原创 宝山疾控 宝山疾控
今天,我们聊一聊
关于噪声的话题!
噪声是什么?
噪声大家都懂,
就是有点吵吵嚷嚷
......
焦糖老师说得
有那么点意思~
噪声是使人感到厌烦、不舒适
又难以忍受的声音。
那么噪声对人体到底
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来简单盘一盘。
噪声的国际单位是分贝,符号为 dB。
50分贝以上开始影响休息和睡眠。
这个声音大概是:
普通雨声;
微风拂过树叶;
啾啾的鸟鸣声。
70分贝以上开始干扰交谈、
妨碍听清信号,影响工作
这个声音大概是:
城市中交通繁忙时的背景音;
噼啪的暴雨声;
强风呼啸的声音。
85分贝以上长期接触,
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聋,
还会影响人体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85分贝相当于:
8级狂风席卷树林的声音;
近距离听大型瀑布的轰鸣声;
狮子老虎的咆哮声。
噪声引起听觉器官的损伤一般都经历
从生理变化 → 病理改变的过程。
先出现暂时性听阈位移,
随着情况加剧,
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
那啥是听阈位移呢?
当听觉系统受到损伤或刺激时,
听阈会升高,
即需要更强的声音才能被感知。
说人话,就是开始耳背了。
暂时性听阈位移
是指接触高强度噪声后,
引起听阈水平变化,
脱离该环境后一段时间,
听力可以恢复到原来水平。
根据程度分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
听觉适应
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
机体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
听阈提高10~15dB。
脱离噪声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
有 “ 小 ” 或 “ 远 ” 的感觉。
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即可恢复,
此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听觉适应是机体一种生理性保护现象。
听觉疲劳
较长时间停留在强噪声环境中
引起听力明显下降,
听阈提高超过15~30dB。
离开噪声环境后,
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
称为听觉疲劳。
永久性听阈位移
指长期接触高强度噪声后,
不能恢复到正常听阈水平的听阈升高。
永久性听阈位移属于不可逆改变,
因为它会造成内耳病理性改变,
常见的有听觉纤毛倒伏、稀疏、缺失、
听毛细胞肿胀、变性或消失等。
正常的听觉纤毛
受损的听觉纤毛
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
早期表现常常为:
高频听力下降(3000Hz~6000Hz)。
此时患者主观无耳聋感觉,
交谈和社交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随着病损程度加重,
除了高频听力继续下降以外,
语言频段(500Hz~2000Hz)的听力
也受到影响,
此时出现语言听力障碍 。
那啥是高频声音呢 ?
高频声音(通常4000Hz~20000Hz):
20000Hz是人的听力上限,
例如,玻璃破碎声、
钢琴高音区、火灾警报声等。
特点是波长较短、方向性强,
听起来尖锐、清脆,
能体现声音的细节和明亮度。
生活中还有其他频率的声音:
中频声音(大致是 250Hz~4000Hz):
例如,日常交谈、虫鸟的鸣叫声、
吉他的中音区等。
低频声音(一般是20Hz~250Hz):
例如,雷声、引擎的轰鸣声、
低音提琴的声音。
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位移
早期损伤的正是高频听力部分。
噪声危害导致的临床表现
除了耳聋耳背,还有......
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
神经系统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
睡眠障碍、记忆减退、
易激怒以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
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
心率加快、心电图有改变……
消化系统出现胃液分泌减少、
蠕动减慢、食欲下降……
内分泌系统表现有:
甲状腺功能亢进、
性功能紊乱、
月经失调等。
治疗和预防
对噪声性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
在噪声环境工作时
佩戴合适型号的耳塞、耳罩,
加强预防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护耳器知识
护耳器是保护人的听觉
免受强烈噪声损伤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果采取降低噪声措施
在技术上或经济上有困难,
使用护耳器是最经济和有效的办法。
耳塞
可插入外耳道内或插在外耳道的入口,
适用于115分贝以下的噪声环境,
佩戴合适的耳塞一般中、高频噪声
可降低20-30分贝。
耳罩
形如耳机,
装在弓架上罩住耳部使噪声衰减的装置。
耳罩的噪声衰减量可达10~40分贝,
适用于噪声较高的环境,
如造船厂、金属结构加工车间等。
防噪头盔
可把头部大部分保护起来,
再加上耳罩,
防噪效果就更好。
防噪头盔具有防噪声、防碰撞、防寒、
防暴风、防冲击波等功能。
适用于强噪声环境,
如靶场、坦克舱内部等
高噪声、高冲击波的环境。
给工人配发护耳器只说明
企业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
并不意味着工人的听力已经得到了保护。
还必须依靠定期的听力测定
来核查其有效性。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噪声作业应避免持续加班
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
否则容易加重听觉疲劳。
有条件的可适当安排工间休息,
休息时应离开噪声环境,
使听觉疲劳得以恢复。
噪声作业人员要
合理安排工作以外的时间。
在休息时间内尽量减少
或避免接触较强的噪声,
包括音乐,
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
宝山区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23-1-L001)
供稿 职业卫生科 朱骏
编辑 朱俊
审稿 秦景香 刘倩 沈洋
精选回顾
原标题:《长期接触噪声,你的小身板会有哪些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