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启事
“坚定文化自信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16-12-09    作者:国实    来源:国史网 2016-12-02
  字体:(     ) 关闭窗口

 

  坚定文化自信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61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与当代中国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坚定文化自信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文化自信”和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这个主题,结合6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出版,深入探讨了如何研究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确立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丛书》共六卷,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这6本专著是当代中国研究所6个研究室分别承担的2012-2014年院创新工程6个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是40余位学者历时4年完成、并经中央权威部门审定出版的。上述6本专著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是探讨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理论与方法外,其余5卷分别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至2012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的历史,属于专题史研究,是目前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领域研究对象时间跨度最长、门类比较齐全的专史著作具有很高的创新性。

  参加座谈会的有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会长朱佳木同志,《求是》杂志原总编、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有林同志,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同志,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长任贵祥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名誉会长董志凯同志等40余名专家学者。

  朱佳木同志祝贺丛书的出版,认为这套丛书拥有200多万字的篇幅,在写作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下,仅用4年时间写成,是很不容易的,他指出,这套丛书是国史研究在努力形成学科道路上的又一阶段性成果,是国史研究构建自身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又一创新成果,也是国史研究继续深化和细化的基础性成果。他强调,国史研究在史学领域是最年轻的学科,至今开展不过30多年,要争取自立于学术之林,既要有通史,也要有专史和自身的学科理论、分支学科。因此,在许多方面都要创新,尤其是在社会史、文化史、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更需要拿出开拓性的成果。他勉励大家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为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史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加强理论创新、取得更多更大的话语权而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丛书是一套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意义。历史虚无主义在国史研究中表现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丛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撰写国史,记录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亮明了自己鲜明的立场,对于一些错误的观点,也进行了适当的批驳,表现了鲜明的战斗性,传播了正确的史观,这在当下,显得非常重要,反映了学者的责任担当和学术追求。丛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研究国史要求,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弘扬正能量、增强国史话语权和“四个自信”的重要工作;同时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扩大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海外影响并建立话语权来说,也是恰逢其时。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一个可喜的成果,必将在这两个方面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