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 阅读提示 >> 抗美援朝珍闻
听老兵讲故事:抗美援朝 美国俘虏
发布时间: 2015-07-01    作者:张向东    来源:重庆日报 2010-10-21
  字体:(     ) 关闭窗口

听老兵讲故事·抗美援朝 美国俘虏的“怂”样

  本报记者 张向东/文图 讲述者:冯玉章
  1929年生于四川邻水县,1949年12月参军,1951年3月随部队入朝作战。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1师421团敌工股敌工员、电影放映队长、技师等职,在朝鲜长达5年多。1965年转业后,相继在银行、五金公司、学校任职。
  “米国扁机拿把,米国扁机拿把!”(朝鲜话,意为“美国飞机真坏”)
  每当美国飞机从志愿军营区上空飞过,浑身发抖的美国俘虏都要用生硬的朝鲜话这样痛骂。
  13日,当记者见到专程前来母校重庆一中、参加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组织的抗美援朝60周年系列纪念教育活动的志愿军老战士冯玉章时,他依旧能够清晰描述当年他亲眼所见的美国兵“怂”样。
  美国俘虏痛骂本国战机
  “Give up. No harm!”(缴枪不杀!)
  1951年5月,冯玉章所在的421团在朝鲜西海岸休整待命。高中毕业的冯玉章在部队算是一个文化人,所以被选派到38军参加英语学习。这句话是他入学后学的第一句英语。
  教英语的“老师”是三名美国俘虏:纳布,30多岁;另外两人则年轻一些———罗埃,缺了颗门牙;黄头发的是汤姆,好动,很不稳重。志愿军战士给罗埃和汤姆取了绰号,分别叫“二毛”、“三毛”。
  当时,美国飞机经常来袭,学习班的战士们经常要钻进防空洞。不过,美国兵每次都跑得比志愿军战士快,有时甚至连鞋子都不穿。

听老兵讲故事·抗美援朝 美国俘虏的“怂”样 (2)

  一次,美国战机飞走后,所有志愿军战士都走出防空洞,三名俘虏才慢慢从防空洞探出脑袋。
  “米国扁机拿把!”可能是频繁往防空洞跑,“三毛”有些烦躁,竟然用夹生的朝鲜话骂道。
  随后,他身边的“二毛”也跟着骂,那恼怒的表情,仿佛已经和自己的军队彻底划清界线。
  那以后,每当美国飞机来临,“二毛”和“三毛”都不忘“练习”这句朝鲜话。
  还是跟着志愿军安全
  一次,志愿军战士打柴回来,发现“二毛”罗埃不见了。冯玉章等当即向上级报告并展开搜查。
  没多久,战士们就在当地一个村的村政府里找到了罗埃。见到志愿军战士来了,“浑身筛糠一样抖个不停的罗埃如同看到了家人,不顾一切地跑过来。”
  冯玉章心想,他肯定是在朝鲜人那里受了罪。细问,果然如此。
  罗埃说,他原本是在山上溜达,不料遇到了几个朝鲜娃娃。还没等罗埃想出该用哪句朝鲜话求饶,朝鲜娃娃就将他一顿暴打,后来又把他押到了村政府。
  那以后,每逢志愿军战士出门,三名美国兵都紧跟不舍,生怕落单。他们还交流说:“还是跟在志愿军战士屁股后面安全,不会挨打!”

    1. 论抗美援朝运动中妇女组织的社会动员
    2. 曲爱国:是美军的罪行还是中朝方面的“谎言”——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反细菌战斗争的历史考察
    3. 抗美援朝:正义之战、扬威之战、固基之战
    4. 看美国新闻界如何评论上甘岭战役
    5. 0比360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奇迹
    6. 抗美援朝—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
    7. 忆抗美援朝战争:敌军坦克“屈膝”在上甘岭
    8. 从美军战俘到和平使者——访温纳瑞斯
    9. 抗美援朝期间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战报
    10. 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温玉成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