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史珍闻 >> 阅读提示 >> 抗美援朝珍闻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发布时间: 2015-07-01    作者:黄禹康    来源:《世纪风采》 2010-09-30
  字体:(     ) 关闭窗口

  彭德怀肩负着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踏上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战场,与英雄的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经过三年零三十二天浴血奋战,胜利地回到了祖国。在彭大将军即将凯旋回国之际,他突然决定视察马踏里东南山距离美军阵地不到300米的前沿阵地,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
  一
  1953年7月27日上午9时,彭德怀和李克农等志愿军代表,步履稳健,仪态昂然,准时步入朝鲜板门店的谈判签字大厅。他们这种威严的将帅雄风,充分显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不可战胜的浩然正气。
  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各国记者,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彭德怀身上。英国记者阿兰·委卜宁抢先采访了彭总。只见彭大将军面带微笑,热情地回答了他的问题。随后,这位西方记者在他的报道中,配发了他采访彭大将军的新闻图片,用他还算不带偏见的笔向全世界宣告:透过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脸上的微笑,你们就会知道是中国人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9时30分,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及其临时补充协议正式签字仪式上,许多记者都把镜头对准了这位“历史名人”。只见彭大将军神情庄重地拿起笔,饱蘸浓墨,在停战协议书上庄严地写下了“彭德怀”三个大字。这与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上将克拉克提笔签字时的沮丧神情,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7月28日,在举行停战协定签字仪式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四十六军年仅36岁的军长萧全夫,作为驻守在板门店前线部队的代表,也参加了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当日中午,彭大将军告诉萧全夫,他准备到第四十六军驻守的前沿阵地去看一看。为此,萧全夫当天下午便从开城返回军部。傍晚,他正式接到了志愿军司令部的电话通知:29日早晨8点,彭大将军到第四十六军驻守的前沿阵地视察。

  二
  7月29日早上5点钟,萧全夫和军参谋长张万春前往开城迎接彭大将军。彭大将军吃罢早饭没顾上休息,便问萧全夫:“今天我们怎么看啦?”
  萧全夫打开地图,简要地向彭大将军汇报了第四十六军防御阵地的概况和预想的视察路线。彭大将军听后便提出:“你们预想的视察路线离前沿远了一些。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还是先上大德山上去看看吧!”随后,他自己选定了视察大德山的一条路线。
  大德山位于板门店以北,地处第四十六军防御地段的中间,是前沿阵地上最高的一座大山,站在山顶可以看清第四十六军正面共29公里宽防御阵地的全貌。但是上这座山有一段路不好走,汽车不能直接开到山顶上去。彭总听萧全夫的介绍后毫不在意地说:“汽车上不去就用腿走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就是靠两条腿走过来的吗?”
  按照彭大将军确定的路线,汽车跑了半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德山下。吉普车勉强爬到半山腰就再也无法前进了。彭大将军下了汽车,顺便去看望驻守在这里的部队。
  部队正忙着从前沿阵地向这里搬运弹药、物资。彭大将军亲切地问候了大家。
  还没等萧全夫介绍,战士们已经认出是彭大将军来了。“啊!彭总司令员来啦!”消息立刻传遍了阵地。
  战士们一个个睁着兴奋的眼睛,露出幸福的笑容,高兴地望着这位慕名已久、衷心爱戴的大将军,然而一时却又显得有些拘束。
  彭大将军慈祥地望着几个正在平整炮弹坑的战士,亲切地问道:“你们守在这里有多久了?”
  “4个月了。”

  “你们坚守在抗美援朝的最前线有功啊!现在你们把美帝国主义打败了,使它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我代表祖国人民谢谢你们!你们要留下几个炮弹坑,祖国人民派代表来到朝鲜时,让他们看看这些炮弹坑,告诉他们,你们是怎样战胜敌人的。”
  “胜利归功于首长的英明指挥和祖国人民的支援。”战士们愉快地回答,已经不那么拘束了。

    1. 机要参谋回忆:随彭德怀在朝鲜战场
    2. 彭德怀如何深入农家搞调研
    3. 彭德怀:真理不怕争论
    4. 彭德怀冤案平反始末
    5. 彭德怀为何向萧克道歉
    6. 将军凯旋时——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
    7. 1959彭德怀搬离中南海始末
    8. 彭德怀等七首长签名“38军万岁!”
    9. 彭德怀抗美援朝轶事
    10. 彭德怀率军抗美援朝 朝鲜战场显军威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