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社会法律
不忘初心,做好新时代答卷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1/0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桑林峰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要求共产党人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1·5”重要讲话中指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确,从新使命,到新部署,再到新要求,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蓝图,短期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期内要实现中国梦。面对新时代出的新答卷,党员干部只有答出优异成绩,赢得人民赞誉,方能告慰历史、告慰先烈,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如果“赶考”路上交出不合格的答卷,不仅无法延续过去的辉煌,难以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更可能失去民心。
  要在“赶考”中考出好成绩,没有纯洁的初心不行,没有高超的本领也不行。那些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如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等,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于党、赤诚为民,所以总能交出人民群众点赞的优秀答卷。相反,那些把党的宗旨抛在脑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做傻事”,不忠诚、不老实,心心念念以权谋私或乱作为、不作为的党员干部,是断然答不好时代考卷的,也不可能赢得“阅卷人”的认可。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干事业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员干部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信念和忠诚。事实证明,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容易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只会在时代考卷上留下骂名。
  看一名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讲政治,是党员干部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政治过硬,思想才能过硬,信念才能坚定,作风才能过硬。党员干部讲政治,就会自觉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官一世,担责一生。新时代要求党员干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如果没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完不成各项任务,就难以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又怎能交出一份合格答卷?党员干部务必责任过硬,树立正确政绩观,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能者方可担大任。任何成功都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实现的。行进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必然会有很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突破,迫切需要党员干部有思路、有方法、有本事、有创新,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做到能力过硬、本领高强,才能攻坚克难创佳绩,踏平坎坷走大道。
  党员干部作风是人民群众观察评价党风的晴雨表。我们党97年的历史表明,共产党人之所以赢得人心,最根本的一条就是作风过硬。一旦“四风”盛行,必然会丢失人心阵地。党员干部要想让阅卷人满意,就要时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在倾听人民呼声、虚心接受人民监督中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教育,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我,持之以恒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久久为功祛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桑林峰)

查看原文
    1. 贯彻新思想新方略需要新作为
    2.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3.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4. 汇聚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磅礴伟力
    5. 迈入新时代,迎接新挑战
    6. 新时代要有怎样的思维担当与胸怀
    7. 开辟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境界
    8. 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
    9. 深刻理解新时代划时代意义
    10. 新时代:发展新方位 奋进新目标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