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战略研究中心、博远战略科学研究院 薄贵利
在我国,国家战略研究起步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不仅研究者寡,就是使用“国家战略”一词的人,也是屈指可数。今天,在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学者的论著及媒体报道中,“国家战略”概念被经常使用。然而,由于国家战略环境复杂多变,新问题、新挑战随时涌现,对国家战略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历史回顾
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整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和战略研究都局限在军事领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略思想和战略研究开始突破这一局限。1929年,英国战略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历史上的决定性战争》中扼要地阐述了大战略的概念和理论,开辟了战略研究的新境界。受大战略思想的启发,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提出国家战略概念。但不论是美国军方还是学界,使用更多的还是“大战略”概念。毕竟,“大战略”概念比“国家战略”概念早诞生20多年,其影响远比“国家战略”大。
在我国,从学术角度最早研究国家战略的是台湾学者钮先钟。在1974年出版的《国家战略概论》中,钮先钟对国家战略的由来、概念、源流、结构、实践进行了梳理,概述了国家战略研究的基本问题。在他看来,国家战略学在西周时即已存在。当时,协助武王伐纣的两位重要助手——太公和周公,各传其所学,“太公之学以军事战略为主,周公之学以国家战略为主”。太公之后,由于管仲、孙武、司马穰苴、孙膑等人的传授,兵学成为我国古代战略思想的主流,而周公之学传到孔子,演进为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虽有治国平天下的大战略思想,却未受到后世的重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际战略、国防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国家战略重要领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相关领域的研究尚未使用国家战略概念。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战略概念被军方学者介绍到国内。1985年,根据邓小平对国际战略环境的判断,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决定,国防建设指导思想从临战体制转变到和平建设轨道上来。同时,军内开始明确提出和使用国家战略、国防战略等概念。1984年,吴春秋在《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浅谈“大战略”和“国家战略”》一文。受此启发,笔者开始从基本理论角度研究国家战略问题,并于1994年出版了《国家战略论》一书。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以“国家战略”为名的学术专著,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概括了国家战略的三大模式,即国家生存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扩张战略,阐述了国家战略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在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大潮中,国内一些学者开始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国家战略问题,发表了一大批富有时代特点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家战略观念的强化和国家战略概念的频繁使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国家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
受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地位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其国家战略研究的领域和主要内容具有明显差别。其中,美国起步最早、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美国的国家战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官、学两界主要将国家战略界定为国家安全战略,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国家安全战略。例如,时任美国国会研究防务问题的高级专家、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约翰·柯林斯在1973年出版了《大战略》一书。该书以维护美国安全利益为核心,阐述了美国的军事战略和对外战略。
二是国际战略或全球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争夺世界霸权是战后美国历届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维护世界霸主地位成为美国官方的重要战略思维定式。适应这一形势,国际战略或全球战略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研究的重要领域。
三是国家战略基本理论研究。美国是一个奉行实用主义哲学的国家,但美国的基础理论研究不仅不逊色于其他国家,甚至成为相关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领头羊。例如,约翰·柯林斯的《大战略》一书,就对“大战略的结构”、“战略环境”和“通往战略优势的道路”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了使国家战略研究更加深入,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等,则从历史角度对国家战略进行了专门研究。正如保罗·肯尼迪和约翰·刘易斯·加迪斯所言:“只有研习历史,才能产生对于什么是大战略、它如何能动地起作用、大战略的操作者在一个个具体环境中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本质性理解。”
我国国家战略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领域更宽,研究内容也更加丰富。例如,中国的国家战略研究既包括国际战略,也包括国内战略;既包括国家安全战略,也包括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治理战略;既包括国家战略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也包括国家战略的实践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际战略等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国家战略学的发展,对中国国家战略实践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虽然如此,我国的国家战略研究仍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是精品力作不多,具有重要创新和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二是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相互关系研究比较薄弱。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对这些战略之间的关系,至今缺乏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发展战略,这些战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国家发展战略与国家治理战略、国家安全战略之间的关系如何,均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三是国家战略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国家战略思想史研究仍属空白,对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战略进行跟踪研究和比较研究,尚需加大力度。
把握国家崛起的战略机遇
国家崛起,大国博弈,每一步都离不开国家战略的科学指导。历史反复证明,国家战略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国家的盛衰兴亡。而任何一项科学的国家战略,无不闪耀着科学理论的光辉。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在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国家战略环境中,科学的国家战略更离不开科学的国家战略理论的指导。在我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更加迫切地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家战略研究。
加强国家战略研究,有助于全面系统、准确深刻地了解和把握错综复杂的国家战略环境,为科学制定国家战略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支持;有助于丰富和传播国家战略的科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拓宽领导者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视野,为科学制定国家战略奠定坚实的战略理论基础;有助于充分发挥决策外脑在国家战略制定中的咨询作用,避免因视野和思路的局限而产生的片面性;有助于领导者对国家战略进行适时的修正和调整,使国家战略更加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家战略环境;有助于发展、丰富和完善国家战略基本理论,为有效指导国家战略实践提供更科学的理论镜鉴。
从现在起到2050年,是我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中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从国家战略角度牢牢把握;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需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才能有效化解。错综复杂的国家战略实践呼唤深入系统的国家战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