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继续深化改革要 牢记“三个不能变”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2/15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者: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杨朴炜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改革方向,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近日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这“三个不能变”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大方向。
  一、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
  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正确的改革立场和方向,锐意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与时俱进地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才使社会主义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才使我国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项改革举措连续性、配合性非常高,必须汇聚各方面的力量,不断深化与逐步完善,才能实现整体推进。在这个进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只有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力,就在于这一制度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只要我们坚持正确方向,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就一定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彰显出来。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对影响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发挥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兴利除弊,破旧立新。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使“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查看原文
    1. 朱佳木: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依据和意义
    2. 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中国逻辑”
    4. 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5. 杨德山:要坚持“党是领导一切的”基本原则
    6. 唐爱军:新思想的基本性质与价值意蕴
    7. 李永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8. 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9. 赵中源: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0. 站在更高起点谋划推进改革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