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动态 >> 国史学术会议
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2015-07-01    作者:夏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1-10-13
  字体:(     ) 关闭窗口
   本报讯(记者夏萌 通讯员唐永亮)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日本社会文学会联合举办的“‘九一八’事变80年:思考中日关系中的社会、文化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李薇和日本社会文学会代表理事大和田茂致辞,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和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韩东育分别作了报告。中日双方50余名专家学者对“九一八”事变80年来中日关系中的社会、文化和文学等议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和坦率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文化研究室主任崔世广主持会议。

  小森阳一认为,从现实来看,“3·11”大震灾后,美国的救助不力以及历史教科书问题,要求日本人对美国的核保护以及历史问题进行重新反省。韩东育认为,近代之前,中日关系的基础是华夷秩序;近代之后,其基础则转变为条约体系。中日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着对等意识淡薄和充满偏见的弊病,两国应吸取过去的教训,抛弃偏见,树立平等的意识,形成东亚中的中国、东亚中的日本、东亚中的中国和日本这样的认识,携手共筑良好的中日关系。

  会议从社会、文化、文学的角度对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崔世广总结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两国国民相互认识的变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日国民感情和相互印象的基本特征,探讨了今后中日文化交流的方策。香港城市大学的林少阳副教授论述了后现代思潮的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认识。日本所的王伟研究员从舆论调查数据出发分析了中国人对日本和中日关系的认识状况。日本所的金嬴副研究员从大众传播的视角分析了媒体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和作用。秋田县立大学的高桥秀晴教授则从人物史的角度论述了日本人小牧近江在法越和平谈判过程中与法国、中国、越南的关联。

  此外,佐贺大学的浦田义和教授、肖东元博士,富山大学的金子幸代教授,三重大学的尾西康充教授,大阪府立大手前高等学校的秦重雄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王志松教授,清华大学的王成教授等人也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

    1. 战后中日关系的轨迹、特征与走向
    2. 中国对日国际舆论斗争评析
    3. 论中日关系机制化建设
    4. 直面拐点:历史视野下中日关系的演进与现实思考
    5. “亚洲的未来与中日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6. 毛颖颖:抹杀历史就是破坏中日关系的未来
    7. 中日关系中的紧迫问题
    8. 中日民众对两国矛盾判断趋向成熟
    9. 审视中日关系的基本面
    10. 中日关系期待日方善意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