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提要: 历史问题向来是中日交往中最让人揪心、也始终绕不开的那个结。在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上寻衅,是在往中国人心底最痛的地方捅刀子。缺乏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诚意,已经成为阻碍日本与东亚诸邻建立和发展信任的拦路石,也给中日关系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维护和平必须以史为鉴,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0日当着到访的南京市代表团的面,公然否认存在“南京大屠杀”。21日晚,南京市宣布与有着34年友好城市关系的名古屋“暂停交往”。面对中方的强烈愤慨和严正交涉,河村隆之不但拒绝收回谬论,还厚颜宣称希望与南京保持友好关系不变。 历史问题向来是中日交往中最让人揪心、也始终绕不开的那个结。二战期间,中国战场是最惨烈的战场之一,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种种不可饶恕的反人类罪行,半点不比德军在欧洲犯下的轻,东条英机之流双手沾满的鲜血,半点不比希特勒少。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世界文明史上最黑暗、最无耻的一页,是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以及国际社会共同认定的事实,铁证如山,不容歪曲。在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时,在两个城市“友好”了三十多年之后,身为一市之长的河村隆之竟赤裸裸地在如此大是大非的历史问题上寻衅,不仅是在往中国人心底最痛的地方捅刀子,也是在狠狠地扇日本人自己的脸。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而比背叛更令人齿冷的,是这位市长大人背叛的逻辑。按河村隆之的说法,他之所以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可能发生过,是因为其父曾是侵华日军士兵,且一直在南京待到战争结束,而当地人对其父的态度“热情、客气”,这“不可理解”。作为侵略者的后代,河村隆之对中国人出于人道主义宽待俘虏不理解,恐怕他对中国人出于善良天性抚养大批日本遗孤也不理解。按照这样的混账逻辑,二战后日本对美国俯首帖耳,成了其忠实的小兄弟,这是证明广岛、长崎的悲剧不可能发生过,还是证明日本这个国家只能“理解”大棒和炮弹呢?对宝贵的宽容,没有感恩报德,反而恩将仇报,妄图利用别人的“大善”将自己的“大恶”一笔勾销,嘴脸之丑恶、心理之阴暗昭然若揭。此般人物混迹于日本政坛,不能不说是日本的悲哀。 河村隆之不可理喻,但他的话绝不是轻描淡写的“个人看法”那么简单,他异常强硬抹杀历史的偏执态度也绝不只有其父这么一个来源。实际上,在日本国内,美化本国侵略史和侵略者的“翻案风”从来就没有停歇,跳出来大放厥词的,跑到靖国神社招摇过市的,往往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界的大人物。其中不少人打着历史研究、学术讨论的幌子在“南京大屠杀”等问题上大作文章,硬对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睁着眼睛不认账,“大屠杀和慰安妇是谎言”、“甲级战犯不是战争犯”等荒诞说法不绝于耳。这些颠倒黑白的行径,受到饱尝日本侵略之苦的国家的猛烈抨击,也受到日本国内有识之士的批评反对,却始终拥有不小市场,继续蒙蔽视听、毒害日本国民。 几十年来,在历史问题上,日本右翼总是死抱着双重标准不撒手,让世界各国尤其是周围的邻居们难以接受。一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制造事端抵赖和掩盖侵略事实,甚至通过篡改历史把侵略战争涂脂抹粉打扮成自卫战争;另一方面不断渲染作为惟一原子弹“受害者”的痛楚,却对日本给他国造成的难以磨灭的创伤视而不见,甚至动不动指责他国“抓住历史不放”、“别有用心针对日本”。这种推卸道义和历史责任的狭隘做法与德国对纳粹罪行的深刻反省形成了强烈对比,也与日本对自身的所谓大国定位极不相称。 缺乏处理历史问题的基本诚意,已经成为阻碍日本与东亚诸邻包括中国建立和发展信任的拦路石。而近段时间以来,日本某些人在最敏感的历史问题、领土问题上,变本加厉地挑战中国的底线更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事实说明,仅靠事后“暂停交往”无法制止日本右翼继续抹杀历史,仅靠语言抗议也无法打碎日本大搞“命名”之类小动作以吞掉钓鱼岛的迷梦。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地方官员,没有理由在关键问题上给那些恣意妄为的日本政客台阶和笑脸,相反,应提前备足功课,清晰地划出底线、红线,表明我们铁骨铮铮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 我们相信,河村隆之并不能代表爱好和平、珍惜中日友好的大多数日本民众,但他明目张胆的挑事以及日本媒体的借机炒作对中国人感情和中日关系的伤害却是实实在在的。回顾过去40年的中日关系,我们能得出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那就是每当日本能较好处理历史问题的时候,中日关系就能有所发展,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就会给中日关系带来大大小小的麻烦,甚至是相当长时间的冷淡。从这个角度出发,抹杀历史就是往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里种刺埋雷,就是破坏中日关系的未来,就是对两国老百姓的极大不负责任。 历史证明,对日本这位一衣带水的近邻,光讲友好是不够的,有时甚至会让某些动机不良者误判中国对挑衅的容忍度。维护和平必须以史为鉴,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不是为了跟谁过不去,而是为了让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