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国防军事外交
定位中美关系,一言难以蔽之
作者:金灿荣    发布时间:2016/08/02    来源:环球时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近日美国兰德公司一份报告预测了中美有可能发生战争的四种场景,引发两国讨论。如何定义当前中美关系,也成为令不少人困扰的难题。其实,中美之间一直存在一种“词穷”困境,用一个简单的词定义它,历来都是非常困难的。
  首先中美关系有结构上的复杂性。中美关系不像美苏关系以敌对为主,也不像美日关系以合作为主。美日虽然矛盾重重,但合作面很稳定;美苏在竞争中有合作,但竞争面很稳定。所以他们的关系都是比较好定义的。中美关系非常复杂,又合作又竞争,但二者都没有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两国间不稳定因素很多,所以关系总有变化。例如两国的力量对比总在变动。此外,中国当下还有不少内部问题,让外界觉得中国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结构复杂性加上力量变动性,使中美关系本身很难找一个词来定义。
  但也有个别成功的例子。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中国问题学者何汉里提出“亦敌亦友”(frenemy)的概念,获得两国学界的认可。另一个是美国前国务卿罗伯特·佐立克在2005年提出的“利益攸关方”(responsible stateholder),也得到中美双方政策界的认可。
  不过,无论是“亦敌亦友”,还是“利益攸关方”,都是一种客观描述,积极与消极并存。两国关系的基本事实中有一部分是自然发生的,也有一些是可以人为操作的。如果完全接受了客观情况,那么主观能动性就会有所缺失。中美关系中存在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空间。
  面对相同的事实,心态不一样,拿出的政策也就不一样。强调复杂性消极的一面,就会选择一种对抗性思路,强调复杂性合作的一面,就会选择双赢的道路。美国的“回归亚洲”,体现了一种防范心理。而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强调增加合作面。
  所以说,面对中美关系的复杂性,态度很重要。从主观应对的政策角度上,我们可以提一些更为积极的东西。至少从中方角度出发,我们还是希望可以让两国关系的走向积极一点。新型大国关系首先表达了一个好的意愿,就是要跳出了“老大老二必有一战”的历史悲剧。另外,新型大国关系包含的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路径,也是值得两国一试的。
  对于中美关系,中国的整体思路是,态度上积极看待,战略上发展合作,战术上控制危机。我们承认中美之间有问题,而且问题挺多挺严重,但有决心控制问题。战略上,尽量把合作面搞大。战术上通过保持定期对话,推进矛盾和危机的控制。这种思路没有问题,不过中美关系有两个巴掌,美国怎么应对,中国没有把握。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尽人事,具体怎样就只能听天命了。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查看原文
    1. 走好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新路
    2. 坚持新型大国关系大方向不动摇
    3. 领袖外交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4. 中英携手示范“新型大国关系”
    5. 专业和厚道是大国交往之道
    6. 刘建飞: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加油
    7. 高祖贵: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形态逐步显现
    8. 习奥会:引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拾级而上
    9. 一步一个脚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10. 张文宗: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迈上新台阶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