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经济生态
赵晓军:把握好研究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机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03    来源:学习时报
  字体:(     ) 关闭窗口
  如果将一国经济视为一种有机体,那么产业结构便是有机体的骨架,金融机构则是密布的血管和经脉,而宏观经济政策更可细致地比拟为骨骼生长素,货币政策可比拟为血液。一国经济是否强健,在于其产业结构,金融机构和宏观经济政策能否相互配套,共同支撑经济体的长久发展。在以上三个要素中间,不可偏向一方,在进行某一政策性调整时,应充分估计其他要素的影响,以整体经济向上发展为根本目标,局部要素的暂时性抑制也未尝不可。本文就产业结构与宏观经济政策配套使用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关于产业结构的讨论是经济学上经久不衰的话题,传统上产业结构应理解为一、二、三产业的产值分布。这是宏观上粗略的对产业结构描述,国家统计局在一、二、三产业的大框架下,又细分了若干产业,对其产值进行统计,绘制了比较细致的产业结构分布图。事实上,这种分法还是没能完全刻画产业结构,统计学上的数值仅能够给出产值的分布,对于细致的各产业之间关系没有涉及,而这恰是产业结构的内在精华。本质上经济体中各产业间关系对经济学者来说是一个黑箱,我们要通过各种统计方法来探求这一黑箱的结构。部分学者在投入产出表的前提下,通过一般均衡的方法来探求这一结构,并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的方法来对政策进行评估,并对经济进行预测,就目前来说,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有学者从我国的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非水平竞争结构出发,提出我国经济的垂直结构理论,也较好地解释了一些经济现象。
  产业之间的相互关联是产业结构的本质,近年来我国经济学者不断探索,已经就这一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对于产业结构的这些阶段性成果并未进行总结,形成一种共识。就上述提到一般均衡方法和垂直结构本质上关于产业结构的认识是相左的,一般均衡方法认为各产业处于平行位置,无非在产业链中的先后位置不同,而垂直结构理论直接指出产业链中的核心产业具有统领整个产业链作用,它不同于一般均衡方法。因此,产业结构的核心问题一直没能很好地回答。既然产业间的关系客观存在,可否存在一种通识的做法,使其研究结构获得公认,并能有效地给决策者提供支持,这是这一代经济学者的首要任务。产业结构问题之所以重要,因为结构不明,各类经济政策无从下手,实施的经济政策也无法预知效果。改革开放30多年了,我国经济发生了很多结构性变化,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复杂,经济政策的提出应更加谨慎。产业结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转型经济体中,产业结构变化较快,结构比较不稳定,因而会给施政者带来一定的困扰。然而,经济发展至今,我国经济体已初具稳定结构,产业结构已有一定的稳固基础,我们要加快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认识,要尽可能地了解经济政策的可能效果,以及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这一切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对产业结构的深入研究上。
  经济的发展时常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宏观上看就是一、二、三产业产值逐渐向高端倾斜。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工业化后期提出的概念,近代的产业结构升级是以高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为标志。如果将改革30年视为我国从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转变的过程,那么下一阶段的产业升级一定会出现大批服务于现代工业的机构。这些服务业诸如电商、高端金融服务商、工业信息化服务商、物联网服务商都已在我国蓬勃发展,形成第三产业发展的高峰期。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服务业产值将大幅上升,带动我国工业迈向更新的高度。
  在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中升级,而升级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对一、二产业不可偏废,尤其是第一产业,更是国计民生的基础。第二产业也需渐进式的升级改造,步子迈大了,容易破坏产业结构,产生经济整体损伤,更不能采用移植的方式进行产业结构升级,要注意原有产业结构的延续性。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路径依赖,不可采用统一模式。产业结构升级是要优化原有的产业结构,而非破旧立新,这一点在实践中要尤为注意。
  此时,产业结构升级也将催生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与原有产业是高度紧密相联、采用最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挖掘原有产业结构的潜力。这些新兴产业广泛分布在一、二、三产业中,并以服务于工业的产业为主,形成新的产业结构。所以,产业结构的升级是在一产业比例下降,二产业比例增缓,三产业比例高速发展的格局中形成的。当前我国的经济实践正在逐步向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方向转变,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各类服务业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产业中。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趋缓,产业结构相对稳固,这是研究我国产业结构的最佳时机,而我们的决策机构实证的前提也一定要以了解当下的产业结构为前提,做到心中有数,才可大胆施政,进一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

查看原文
    1. 打好“产业结构升级牌”需要释放新动能
    2.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收入占比的演化
    3. 产业结构、金融集聚与协调发展:长三角地区16个地市1994~2013的实证研究
    4. 产业结构升级更加依赖创新
    5. 优化产业结构有助降低融资成本
    6. 汪海波:加快经济体制转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7. 深化改革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8. 深化改革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9. 任泽平:产业结构变动的新趋势新特点
    10. 魏志甫: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财政思考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