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国防军事外交
台湾不要做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棋子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0/24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作为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重要盟友,韩国与英国相继提出“政经分离”、“经贸合作优先”的对华新战略,正可凸显出部分迎合美国“重返亚洲”冷战思维的荒谬不实,特别值得台湾各界深思。
  美国盟友集体青睐中国大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10月20—23日前往英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英国政府将这次英中高峰会视为两国开启“黄金十年”里程碑。英国是美国在欧洲的首要盟友,英美两国具有百年以上的特殊关系,但英国却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反其道而行,在美中关系因东海、南海问题日益恶化的关键时刻,选择与中国发展全面经济合作。
  无独有偶,美国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重要盟友韩国,也从2013年2月朴槿惠总统上任之后,全面走向韩中经贸紧密合作。韩国与英国,同为美国最重要的盟友,却不约而同与美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上分道扬镳,先后对中国改用“政经分离”路线:政治上继续与美国结盟,但经济上却越来越倾向中国,导致美国的全球围堵中国布局,已经分别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两大破口。
  首先决定走独立自主路线的是韩国。2013年2月25日朴槿惠总统就职,首度打破“访美之后访日”惯例,在5月访美之后,随即在6月前往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习近平共同发表《韩中面向未来联合声明》,韩中关系从此急剧升温。
  2015年,韩中全面合作开始进入大爆发阶段。1月15—24日,韩国KBS公营电视台推出大型纪录片《超级中国》专辑,全方位介绍中国发展现状,在韩国掀起新一波“中国热”,收视率一度超过10%。紧接着3月26日,韩国顶住美国施压,决定申请成为亚投行创始会员国;然后6月1日,韩国抢在参加美国主导的TPP之前,与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议。9月3日中国举行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朴槿惠再次顶住美国压力,亲自出席。
  韩国接连明确展现与美国有别的重大对华政策,难免引起若干美国盟友中保守反华势力的质疑,尤其是与中国矛盾最深的日本更不以为然,但朴槿惠并不为所动,反而在最近访美促成美国做出谅解。10月16—19日朴槿惠访美,在高峰会后举行联合记者会,奥巴马表示“美韩关系密切,不意味着就不能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朴槿惠也重申“奥巴马总统认为,韩美关系与韩中关系可以并存,并支持韩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显示美国基于木已成舟的政经现实,对于韩国对中“政经分离”路线不得不给予包容。
  另一个决定与美国分道扬镳的长期盟友是英国。今年3月12日,英国不顾美国财政部压力,率先表态支持亚投行,尽管美日两国立刻提出尖锐批判,并没能阻止欧洲其他盟友法国、德国、意大利的跟进倒戈。9月19—24日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访华,在中国股市出现空前震荡、美国厉声质疑中国经济前景的关键时刻,英国却反其道而行,大动作宣布将开启英中“黄金十年”,目标是中国在2025年取代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10月20—23日习近平主席访英,英国以超高规格接待,不但让习近平住进白金汉宫,英国女皇还亲自招待习近平用餐。对比习近平上月访美,美国刻意凸显美中分歧,尤其是美国国务卿故意在华盛顿接见大陆民运上访人士相比,英国则完全相反。英国不但刻意淡化人权争议,婉拒安排接见达赖,还针对保守反华派“对中国磕头”、“出卖英国灵魂”等抨击,以及达赖痛批“钱、钱、钱,都是为了钱,道德在哪里?”卡梅伦政府也强势反击表示“我们将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讨论,没空搞麦克风外交”,还进一步邀请习近平赴英国国会发表演说。
  英国的务实对华政策,让中英双方达成空前丰硕的经贸成果。从欣克利角超大核电厂投资,预算高达245亿英镑(约1.22万亿元新台币),中国承诺将投入前期资金的2/3,将可为当地创造出上千份工作机会。到中国承诺将投资英国“北方动力”发展计划,中国南车宣布将竞标英国HS2高达118亿英镑的高铁新线工程。更重要的是,自2011年伦敦启动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已经成为欧洲人民币交易中心。借由这次习近平主席访英,中国不但在伦敦首次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还在伦敦开设第一个主权债务市场的海外金融中心,中英双方还将启动上海证交所与伦敦证交所的互通可行性研究,未来目标是发行类似“沪港通”的“沪伦通”,让双方资金可以直接投资对方股市......
  卡梅伦首相接受英国卫报专访时强调:“中英关系的强化,不会损害英美的‘特别关系’”,说法和韩国总统朴槿惠如出一辙。问题是,正如今年3月英国率先表态参加亚投行,导致欧洲各国跟进的联动效应,这次英国高姿态标举中英开启“黄金十年”,也难免将对欧洲各国产生带动作用。据媒体报道,10月下旬以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法国总统奥朗德也将陆续访华,对华政策改用“政经分离”路线,显然也将迅速成为欧洲主流。
  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日本也开始转变,那台湾呢?
  事实上,即使是与中国矛盾较深的日本,眼见邻邦韩国与欧洲盟友英国的陆续转向,加上“安倍三支箭”并未带来经济好转,也不得不寻求与中国和解、中日共同繁荣之道。10月15日,日本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访华,转交安倍亲笔信给习近平主席,希望能在今年内实现日中首脑会谈。山口表示,希望习近平主席与安倍能在11月举行的20国集团峰会或APEC峰会期间会谈,他同时也邀请习近平在明年春天访日,希望习近平主席可以观赏樱花。针对日本抵制的亚投行,山口也特别与亚投行总裁金立群会谈,希望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能与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合作。
  综合上述,不管是韩国、英国、德国或法国,乃至与中国交恶的日本,尽管对华关系各有各的政治分歧,但都不愿误入美国陷阱,沦为美国全球围堵中国、乃至与中国对抗的筹码。作为美国在亚洲和欧洲的重要盟友,韩国与英国相继提出“政经分离”、“经贸合作优先”的对华新战略,正可凸显出部分迎合美国“重返亚洲”冷战思维的荒谬不实,特别值得台湾各界深思。
  (作者:民进党前“立委”)

查看原文
    1. 美国学术界关于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的研究
    2. 毛泽东国家安全观与应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思考
    3. 美国智库中国研究的新特点新趋势
    4. 不情愿的让步:美台纺织品贸易谈判(1969~1971)
    5. 美国空间能力建设新进展
    6. 从美国对华战略辩论看中美关系的变化
    7. 中国应对TPP的根本之策
    8. 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及其问题
    9. 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背后的三种思维
    10. 中资挺进美国带来什么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