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政治
陈家刚
作者:    发布时间:2015/11/07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我国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议》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问题意识谋划未来,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
  全会认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会通过的《建议》,彰显了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一、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这充分指出了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定位,既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也是所有发展的基点。创新发展也将在内容和范围方面实现广覆盖。在内容方面,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需要创新;在范围方面,不仅全社会要形成风气,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也需要创新。所以,创新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也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发展的驱动力。
  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重大关系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这明确指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发展需要理顺的若干方面重大关系:城乡区域关系,经济社会关系,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国家硬实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关系。而理顺的最终标准就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所以,理顺关系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和谐发展。
  三、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可见,绿色发展是对环境污染、资源枯竭问题的回应,本质上是要更好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目的上既是为整个地球的生态安全考虑,也是为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考虑。所以,绿色发展既体现了忧患意识,也体现了担当意识。这既是中国人对整个世界的担当,也是当代人对后代人的担当。
  四、开放发展:构建利益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互利共赢的重要机遇。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一个国家只有积极融入全球化,才能够在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所以,开放发展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顺应全球化进程的必然要求。为此,一方面要在内部打破各种体制壁垒,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另一方面要在外部有所作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这样,才能够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才能够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五、共享发展:稳步迈向共同富裕
  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一方面指出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共同富裕。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先富是共富的手段和必由之路,而共富才是最终的方向和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全会还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共同富裕征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由先富迈向共同富裕的崭新阶段。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行政学教研部教授

查看原文
    1.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2. 着力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定力
    3. 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战略思维与感召力
    4. 运用战略思维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5.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要从把握“四性”下功夫
    6. 任立亚:“四个全面” 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7. 董振华:领导干部要着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
    8. 着眼全局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
    9. 金融改革需要战略思维
    10. 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十三五”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