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网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重要新闻 | 影像记录 |  教育指南
中国概况 | 人物长廊 | 大事年表
国史珍闻 | 图说国史 | 60年图片
专题研究 | 理论指导 | 政治史 | 经济史 | 征文启事 | 学 者
学术争鸣 | 学科建设 | 文化史 | 国防史 | 地方史志 | 学 会
论点荟萃 | 人物研究 | 社会史 | 外交史 | 海外观察 | 境 外
特别推荐 | 文 献 | 统计资料
口述史料 | 图 书 | 政府白皮书
档案指南 | 期 刊 |  领导人著作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雷达信息 >> 党史党建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要从把握“四性”下功夫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8/19    来源:求是理论网
  字体:(     ) 关闭窗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要增强战略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
  可以说,思考战略问题、解决战略问题,已成为现代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但一些领导干部对此存在认识误区,如“重战术轻战略、重微观轻宏观、重局部轻全局、重应酬轻思考”。领导干部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应着力从把握“四性”下功夫:
  一是要把握全局性。“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全局性是战略思维最本质的特征。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历史上“一着不慎,全盘皆输”的沉痛教训比比皆是。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战略思维的关键是要有全局观念,全局最佳是战略思维的根本性追求。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一个胸无大局、不讲大局的领导者,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好领导、有发展前途的领导的。
  二是要把握长远性。“不谋长远者不足谋一时”。能否从长远性方面对事物进行有效的思考把握,是战略思维的重要特征。从长远上认识和把握矛盾的发展变化,就是要做正确的事情,而不仅仅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因为你所做的事情可能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我们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注重长远,战略思维的主体必须善于塑造未来,领导未来发展潮流,未来意识的培育和增强是战略思维的固有本性和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不懂得筹划未来,就不可能赢得属于事业的全面开花和属于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未来空间。
  三是把握根本性。“不谋根本者,不足谋一事。”在全局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同样重要,其中必有一种是具有主导和决定作用的事物。着重研究解决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哲学方法论的意义上来说,也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了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问题。我们要善于抓住影响事物发展的关键环节,根据形势现状因势利导,从事物发展的关键根本点上实现质的突破和飞跃。
  四是把握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见性是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战略思维的领导,他的本事在于“做一看二想三”。毛主席说:“坐在指挥台上,如果什么也看不见,就不能叫领导。坐在指挥台上,只看见地平线上已经出现的大量的普遍的东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领导。只有当还没有出现大量的明显的东西的时候,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并能掌握住它,这才叫领导。”如果要等到某一重大战略问题表现得很突出时才去热切关注,而在其潜伏期、初始期没有充分的准备,一般是无法掌握主动权的。
  (作者:中共永州市委党校副校长)

查看原文
    1. 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2. 着力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战略定力
    3. 小康社会建设中的战略思维与感召力
    4. 彰显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的战略思维
    5. 运用战略思维谋划全面深化改革
    6. 任立亚:“四个全面” 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7. 董振华:领导干部要着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
    8. 着眼全局的战略思维和顶层设计
    9. 金融改革需要战略思维
    10. 以战略思维系统谋划“十三五”
    相关链接 - 当代中国研究所 -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 - 两弹一星历史研究 - 人民网 - 新华网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政协网 - 中国网  - 中国军网 - 中央文献研究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当代中国研究所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京ICP备06035331号
    地址:北京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旌勇里8号
    邮编:100009 电话:66572305 66572306 Email:gsw@icc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