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钐(shan )镰,是我在下乡插队当知青时用过的,是割麦子的一种农具。
割麦子是80年代以前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熟悉的事情,使用的工具就是钐镰、镰刀。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近些年来,绝大部分农村在麦收季节都使用上了大型的联合收割机。而在陕西关中唐王陵周边的坡地、沟地,收割机难以到达的地方,当地村民仍沿用着传统的收麦农具——钐镰收割小麦。
用钐镰收麦,除了力气外,还要有一定地技巧,要掌握平衡,技术不熟练很容易受伤。
一拢拢的麦子顺着钐镰的来回飞舞瞬间倒下,其场景令人震撼。
眼下,钐镰这种农具在农村也少了,到了夏收时节,村民们用换工的形式三三两两组织在一起收割。
钐镰是由竹筐、木架、大镰刀片、拉绳、木把、杆和手把组成。一个木长手把(右手把握)连接一个盛麦子的大竹筐,又一木提手(左手拉)用细绳连接在长刃片刀(一米长,五六厘米宽)处的竹筐上,这就是整个钐镰的构造。
在普遍使用收割机收麦的今天,钐镰这一传统的收麦农具早已不多见。据说,这种收麦的钐子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动作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抡——将钐子置身右侧,双手持钐子(右手握把,左手拉绳)用力向左抡,钐子呈弧线依次将麦子割下,割下的麦子倒在竹筐里。钐子抡到身体左侧时“刹车”,将割下的麦子腾空,再开始第二次抡,以此类推。
用钐子收割小麦再现了农耕文化的劳作技艺,让人们感受到传统农业生产中的经验与智慧。
邓 海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咸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兴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从事摄影30多年,擅长民俗题材摄影创作,作品先后在《摄影世界》、《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报刊发表,在省市及全国摄影比赛中270多次获奖。
兴平大小事,百姓身边事,风尚兴平与您一同关注!
--投稿邮箱:1255591947@qq.com--
--联系我们:QQ1255591947,微信/电话13619186175--返回搜狐,查看更多